4月10日至11日,由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全国部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体第十二届年会暨校长论坛在长沙举行。本次论坛以“全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主题,数名教育专家及全国12所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大计。
开幕式上,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强调,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点,需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想象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勇提出,论坛应推动“政策与实践共振、校际与区域协同、传承与创新并重”,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启悟。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唐贤清指出,大学与中学应深化协同机制,探索“小中大一体化贯通式”培养模式,助力拔尖人才成长。
论坛设置多场主题报告与圆桌讨论。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系统阐释高中阶段改革举措,为高考备战提供战略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李晓辉校长分享了“常规、特长、贯通”三位一体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师大附中黄月初校长则从管理架构、课程开发、师资建设等方面梳理了拔尖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在“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大家谈”圆桌论坛中,七位名校书记、校长围绕人才选拔与培养展开深度对话。重庆育才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等校代表结合地域特色,呈现了多元化的育人实践。此外,湖南师大附中通过18堂展示课与学科微论坛,展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科学教育融合成果。
会议达成多项重要共识:
1. 贯通培养体系:构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纵向协同机制,整合“家校社”资源,打造跨学段实践平台,强化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融合。
2. 多元育人模式:实施动态分层教学与三维评价体系,推动五育并举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促进知识应用与价值观塑造深度融合。
3. 家国情怀引领:以课程、文化与社会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中国的世界人”与“世界的中国人”双重身份自觉,强化学术使命与国家需求的结合。
4. 优化教育生态:依托“双减”政策重构治理体系,推动教研共同体革新与教师数字赋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
5. 评价改革突破:建立学段贯通的增值评价模型,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评价,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衔接。
作为合作体成立17周年的重要节点,本届年会既是成果总结,更是迈向新征程的起点。湖南师大附中党委书记谢永红表示,成员校将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深化资源共享与一体化培养探索,打造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联合体。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师范大学附中合作体将持续发挥“试验田”作用,为国家战略需求与人才全面发展提供创新方案,共同书写教育强国的时代答卷。
论坛期间,代表们还参观了湖南师大附中校史馆及建校120周年成果展,见证该校在学科竞赛、课程改革等领域的卓越实践。未来,合作体成员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携手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与教育强国建设注入澎湃动力。